中国工厂在非洲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7751pmhkd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8月1日,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中国民营制鞋工厂,当地雇员用中文喊口号、合唱歌曲。
7月30日,埃塞俄比亚,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方工业园内一家中国制药厂,27岁的中国员工汪红梅为当地雇员讲解液相色谱器械使用要领。整个实验室共有4名中方员工和18名当地雇员。
东方工业园的中国纺织印染厂,当地雇员在整理废弃的布头。
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部郊外,有一座东方工业园。园区占地5平方公里,目前已经有85家企业入驻,行业涉及纺织、服装、制鞋、钢筋、水泥、制药、汽车组装等。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。
工业园门口红底的电子屏上,播放着“中非友好、合作共赢”8个汉字。屏幕旁的招聘区里,常年聚集着来自当地的应聘者。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焦永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自2007年中标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以来,工业园内的企业已为当地解决1万多个就业岗位。
李隽辉 | 摄影报道
东方工业园宿舍区,当地雇员在工作结束后踢球。
24岁的马希莱在工厂担任品管助理。
工厂安保人员卡鲁图穿着中国国内常见的安保制服。
来自杜卡姆镇的贝亚姆今年18岁,已经在力帆汽车公司的整车组装生产线工作一年了。除节假日外,他每天工作8小时,每个月可以拿到1800比尔,约合人民币440元,当地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在300元人民币左右。
在相隔不远的东方印染厂,来自中国的技工吴云飞负责纺织机开机前的准备工作。虽然不懂英文,但他与当地雇员相处得很好,“说不清楚的就靠‘比划’,都能懂。哪怕是最简单的微笑,能让对方感受到善意,就足够了”。
2014年,一些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项目中,当地员工人数就占到90%。而目前在建的华坚工业园生产女鞋的工厂内,中非工作人员的比例达到1:20以上。
今年27岁的杰米斯中文名叫“上海”。他是华坚集团2012年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第一批本地雇员,6年里,杰米斯从一线员工干到工厂的经理助理,负责两国员工在生产中的协助沟通工作。
杰米斯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。进厂工作一年半的时候,杰米斯和其他55名优秀的当地雇员被送到华坚位于赣州和东莞的工厂,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培训,学习中文和中国的工厂管理方式。现在,杰米斯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达到30000比尔,约合人民币7000多元。
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18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,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经济发展的前端。该委员会预测部负责人哈立德·侯赛因认为,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增加以及工业园建设。由于中国在当地的工业园区的样板效应,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,目前已有的十多个工业园中,多个由中国公司承建运营。
编辑 | 李峥苨
—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—
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出品
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
5·12大地震10周年 | 守着你离开的世界 | 五月轻柔的风吹过
我是摄影记者 1|2|3|4|5 | 6 | 7|8|9|10|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7
【头版半月图】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
中青报2017年度照片 | 2016年度照片 | 2015年度照片